第19章:“伪”之辩_战国大司马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9章:“伪”之辩

第(2/3)页

圣人不死、大盗不止」的说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文中所举的例子,即「田氏代齐」,即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这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田成子即「田恒」,其祖上是与宋国一样都是“三恪”的陈国的太子「陈完」,陈国灭亡后,陈完便逃到齐国,在姜姓齐君幕下担任士大夫,待等到田恒时期时,田恒谋反作乱,逐齐君而窃取齐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不可思议的是,世人以及其余诸侯,包括儒家的那些圣人,此后居然都认可了田恒这个齐君。

        窃取钩子这种微不足道东西的人会被处死,然而窃取了整个国家的田恒,却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诸侯,这就是「窃钩者诛、窃国者侯」这个典故的由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庄子在文中讽刺儒家:(儒家)圣人告诫我们,不可以贪图不义之财,因此对于那些偷窃诸如腰带这种不值钱东西的人,必须加以处罚(窃钩者诛);但圣人同时也表示,要顺天应人、吊民伐罪,因此「窃国」成功的人,都可以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作借口,建立并维系他所窃得之物。

        换而言之,圣人即是在保护、袒护这些“大盗”,是故,圣人不死、大盗不止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相比较《胠箧》攻击的是儒家标榜的仁义与推崇的圣人,《盗跖(zhí)》、《渔父》这两片,庄子直接开始攻击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《盗跖》以「柳下季」——即「坐怀不乱(将受冻的美人裹在怀中为其取暖而心绪不乱)」的那位柳下惠——的弟弟「展跖」为主人公,借展跖与孔子的对话而对孔子做出了一系列的抨击,攻击孔子与他的思想属于“巧伪”,指责后者“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”。【ps:记得大魏那本书作者也提过,儒家思想就是这样:我知道农事很重要,但我不会去做,因为我是君子,是“士”,是上等人,而农事是下等人做的事。】

        旋即,又抨击孔子假借周文王、周武王的治国方略(即指周礼),控制天下的舆论,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,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,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,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,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,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——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,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?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又讽刺孔子夸夸其谈却无任何功绩,非但自己不能安身立命,就连弟子也没有好的结局——当时孔子两次被逐出鲁国,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,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,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,不能容身于天下;而孔子的得意弟子「子路」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,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。【ps:说实话,孔子时期的儒家思想的确很空洞,通篇就是标榜仁义、推崇圣人,因此始终不被诸国接纳,顶多当一块金字招牌,孟子也是。直到后来,儒家借鉴道家、法家的思想,在治国方面总算也开始有了些成绩。另外再提一句,作为儒家重要治国思想的「内圣外王」,它是庄子提出来的,载于《庄子》的《天下篇》,不过被儒家借鉴了,以至于后来儒家壮大后,有不少人以为这是儒家首创的思想。】

      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零点看书阅读网址:m.lingdianksw8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