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七章 去者逍遥来者死,乃知祸福非天为
第(1/3)页
第一节
又是一天黎明,在起床号声里,整个黎平的早晨被叫醒。这一天是中央部队出发的日子。在警卫师集结的过程中,很多当地的百姓得知部队又要出发,早就依依不舍地来到驻地、涌上街头,把手中的吃的、用的向红军战士们手里塞。特别是警卫一团的驻地更是来了不少受过红军恩惠的百姓。几天相处下来,战士们和百姓也是有了感情,似乎又找回在苏区的感觉,似乎又回想起长征出发时十万百姓送红军的场面。有些战士忍不住掉下了眼泪,更有些青年百姓当即要参加红军,和红军走。张慕癞大手一挥,定下调子。东西一律不得接受,实在却不住情拒绝不了的,要留下足够多的钱物。至于参军的青年,只要父母舍得,全部同意,统一和部队一起转移。直到队伍随着军委第一梯队出了城门好远,依然能看见城头送别的人群,更有许多父母跟着部队走了好远才渐渐地停下了脚步。
精简后军委纵队行军速度极快,整个红军在向军委纵队收缩抱团的过程里重又伸出一个箭头,这一次箭头的前锋方向变成了黔省,而不是蒋阶石、何建等人预计的湘西。中央红军突然转向,打乱了中央军的部署,为红军赢得了时间。12月30日,红军进占乌江南岸的猴场等地。
警卫一团行进过程中,前方哨兵发来信号,前面路上出现敌情,随即又取消了敌情信号。说是当地的老百姓。部队继续前行的时候,张慕癞很快发现了这些老百姓。这个歇脚的路口,东倒西歪的坐卧着一群人,男男女女老老幼幼都有。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个衣不蔽体,骨瘦如柴。手里端着要饭的碗筷向路过的红军战士求乞。当地向导告诉张慕癞,这些都是当地的穷人,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黔省的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,被形象地称为“干人”,所以,红军所到之处,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“干人”。这些“干人”严重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,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。
在红军一梯队路过乌江南岸的jh县时,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,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。张慕癞立即停下马,带领警卫战士围了过去,给老婆婆和小孙子盖上毯子,又灌进些米汤,两个人才苏醒过来。此时,毛泽冬从后面拄着拐杖走过来,见前面围着很多人,又看见人高马大的张慕癞,急忙追问发生了什么事。张慕癞道:“这是饿晕了,刚刚被我们救醒的老妈妈和她的小孙子。老妈妈说,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,她儿子前几天也被gmd抓了壮丁。她没有活路,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。”
听到这儿,毛泽冬已是热泪盈眶。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,又叫张慕癞拿了两袋干粮,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。他蹲下来,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:“老人家,你记住,我们是红军,红军是‘干人’的队伍。”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,嘴里连声念叨:“红军,红军……”领着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零点看书阅读网址:m.lingdianksw8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